關于舉辦第十一屆“挑戰杯”煙臺大學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通知
各學院、有關單位:
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將于2017年下半年在上海大學舉行。為激勵和引導我校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積極選拔優秀作品參加全省、全國競賽,學校決定舉辦第十一屆“挑戰杯”煙臺大學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共青團煙臺大學委員會、煙臺大學教務處
承辦單位:煙臺大學機電汽車工程學院
二、競賽時間
校級競賽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舉行;全省、全國競賽于2017年4月至11月舉行。
三、參賽范圍
2017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并尚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中國籍??粕?、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職研究生)。
四、作品要求
1、參賽者作品類型:
①課外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②科技發明制作
③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粕?。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6個學科內。哲學社會科學類參賽作品,每篇論文在8000字以內,每份調查報告在15000字以內??萍及l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
2、作品申報細則:
①申報參賽的作品必須是2017年7月1日前兩年內完成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或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可分為個人作品和集體作品。
②申報個人作品的,申報者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合作者必須是學生且不得超過2人,作品鑒定證書、專利證書及發表的有關作品上的署名均應為第一作者。
③凡作者超過3人的項目或者不超過3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申報集體作品。集體作品的作者必須均為學生,集體作品參與人數不得超過10人。凡有合作者的個人作品或集體作品,均按學歷最高的作者劃分至本??粕?、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類進行評審。
④每個項目原則上限報1名指導教師。參賽作品須經作者本人或集體申報,由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或教研組)推薦。
⑤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國際競賽中獲獎的作品、獲國家級獎勵成果(含“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主辦單位參與舉辦的其它全國性競賽的獲獎作品)等均不在申報范圍之列。
⑥參賽作品涉及下列內容時,必須由申報者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否則不予評審。動植物新品種的發現或培育,須有省級以上農科部門或科研院所開具證明;對國家保護動植物的研究,須有省級以上林業部門開具證明,證明該項研究的過程中未產生對所研究的動植物繁衍、生長不利的影響;新藥物的研究須有衛生行政部門授權機構的鑒定證明;醫療衛生研究須通過專家鑒定,并最好附有在公開發行的專業性雜志上發表過的文章;涉及燃氣用具等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關用具的研究,須有國家相應行政部門授權機構的認定證明。
⑦初賽由各學院組織完成,參賽作品需經各學院競賽工作小組統一組織評審后,由各單位統一推薦復賽作品報送校團委。倡導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參賽提交作品,但不得超過學院上報作品總數的40%;其中理工類單位報送的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品與科技發明制作類作品應保持適當比例。各單位選送參加復賽的作品總數原則上不得超過10件,每人限報一件。
五、作品申報
本屆競賽的作品申報方式以網上申報為主,傳統紙質申報為輔。作品申報、學院和學校組委會審核均在網上進行,參賽學生、學院可登錄競賽網站,按導航提示進行操作。各學院須組織參賽學生進行網上在線申報、材料書面申報等工作。
作品申報工作通知及培訓工作將單獨下發。
六、日程安排
比賽分初賽、復賽、決賽、參加全省、全國競賽四個階段。
(1)初賽階段(2016年11月至12月)
2016年11月上旬,公布競賽方案,下發競賽通知,利用校內媒體廣泛宣傳,選拔骨干并進行初步培訓。團委將邀請“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專家開展系列專題培訓。相關信息可從團委網站上獲悉。
2016年11月中旬,各學院在2015年度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結題項目、優秀社會實踐成果、學科競賽、學生參加教師科研課題的基礎上廣泛動員,積極組織學生認真選題、聯系指導教師、組成團隊,組織學院學生申報作品。
2016年12月上旬,初賽報名、評審。以學院團委為單位組織學生做好預賽作品申報、公開展示、院級評審等工作。
(2)復賽階段(2016年12月)
請于12月4日前將學院推薦參評的復賽作品文稿及復賽作品申報書(網站自動生成)書面版一式一份報校團委素質拓展部,同時在煙臺大學競賽網站完成學院作品的線上審核。
12月下旬,復賽公示、評審及培訓。成立校級評審委員會,根據評判指標對復賽作品進行評審,寫出評審意見,確定進入決賽的作品。參賽團隊對作品作進一步修改完善。
(3)決賽階段(2017年3月)
舉辦煙臺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暨作品展示會,各學院依托學生學術科技社團和科技小組等廣泛組織開展各類科技作品展示、學術科技創新講座或科普活動。
(4)重點團隊培訓階段(2017年4月)
根據全校競賽評審結果,參照省賽相關要求,選拔確定若干件“備選項目”,并確定為重點項目,學校對入圍團隊進行賽前集訓,加強業務指導和支持,組織入圍團隊開展深入培訓。
(5)參加全省、全國競賽階段(2017年4月—11月)
4月底,從“備選項目”中擇優推薦部分優秀作品參加第十五屆“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6月至11月,報送山東省獲獎作品參加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復賽、決賽。
(6)表彰階段(2017年11月)
根據競賽評審委員會的評審結果,對獲獎作品、獲獎作者及優秀組織單位進行表彰、獎勵。
七、表彰獎勵
(1)個人(團隊)獎
競賽分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三類各設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組委會將對學院推薦上報作品進行復賽評審,確定部分優秀作品參加復賽決賽答辯,角逐特、一、二等獎,其它入圍終審決賽的作品為三等獎。各類別學生作品獲獎數與對應作品入圍終審決賽數量成比例??萍及l明制作類中A類和B類作品分別按比例設獎。
競賽設優秀指導教師獎若干,榮獲校級比賽一等獎以上(包括一等獎)作品的主要指導教師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2)集體獎
競賽以各學院為單位計算參賽得分,實行團體總分名次排列。團體總分計算方法為:團體總分=校級競賽得分+省級競賽得分+全國競賽得分+網絡報備作品分值(基礎分值+增量分值)。
各級競賽名次和分值對應表見表格1(附件5)。
備注:(1)網絡報備作品指的是學院在后臺上報并經過團委審核的作品。
(2)跨院組隊的集體作品計團體分數分配原則上第一作者單位得分不低于50%。
團委將授予團體總分得分第一名的學院“挑戰杯”稱號,授予團體總分得分第二名至第五名的學院“優勝杯”稱號,根據學院發動組織情況(初賽組織、作品申報、成果展覽會等)綜合評定各單位競賽工作并頒發優秀組織獎。
競賽結束后,對獲獎作品保留一個月的質疑投訴期。若收到投訴,競賽組委會將進行調查,如確認該作品資格不符者,取消該作品獲得的獎勵,取消學院所獲的優秀組織獎,通報全校;并視情節給予所在學院取消參賽資格或其它處罰。
其它有關事宜請參照《“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章程》。
負責人:徐道立、張婷、解囡
聯系電話:6902404、6883663
附件1:“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章程
附件2:煙臺大學第十一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學院作品匯總表
附件3:哲學社會科學類參賽作品參考題
附件4:“挑戰杯”各級分類作品說明
附件5:各級競賽名次和分值對應表(表格1)
共青團煙臺大學委員會 教務處
機電汽車工程學院
2016年11月
附件1:“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章程.doc